位於桃園楊梅的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是全台唯一無償提供脊髓損傷者重建訓練的機構,從用餐、著裝、如廁等生活自理的項目,至汽機車駕駛、職業訓練、就業媒合等回歸社會的技能,皆是服務的範圍。
中心成立超過25年,服務傷友近三千人次,其中有8成在受訓完成後可以撤除看護達到生活自理;超過7成的傷友,完成生活重建訓練之後,接續參與職訓技能與就業媒合等服務,順利回歸職場。協助傷友找回自我價值,是中心成立的核心精神。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提供職訓技能課程與就業媒合等服務,也包含生活重建訓練、強化體適能的多元課程活動。
想聽聽機構自己怎麼說嗎?
機構SDGs指標簡介
SDGS
主題
終結貧窮
內容
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協助傷友自力更生
SDGS
主題
健康與福祉
內容
生活重建服務促進傷友健康生活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SDGS
主題
優質教育
內容
確保傷友有公平以及高品質的職業及生活教育提倡終身學習
SDGS
主題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內容
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收入,讓傷友都有合適工作
SDGS
主題
減少不平等
內容
減少傷友就業及生活中各種環境不平等待遇
SDGS
主題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內容
提供暢通申訴及權益保障,確保傷友權益並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傷友意見的委員會
協助重度頸髓傷友回歸社會自立生活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每年因著各種意外產生的脊髓損傷高達1,200位,其中頸髓損傷是受傷情況最嚴重且最弱勢的一群,頸髓損傷輕則四肢癱瘓,重則全身癱瘓,生活上各項事務皆須由照顧者協助,高部位損傷者甚至終生須使用呼吸器維生。由於交通意外導致頸髓損傷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頸髓傷友已由原來佔1/3逐漸變成佔1/2),因此,協助頸髓傷友回歸社會自立生活,是現階段本中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頸髓傷友在受傷後,都想望重新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傷友們在回歸社會的過程中,除了身體功能受限外還必須面對悲觀、憂鬱、自殺等心理調適問題;以及因無法回歸社會所衍生的家庭、經濟、婚姻等問題,因而希望能透過本服務計畫協助傷友提升生活技能、社會適應以縮短傷後調適期,並藉由心理支持與生涯規畫,幫助傷友早日回歸職場及社會,成為自立生活的獨立個體與優質的人力資源,以減少社會、家庭的負擔和損失。
為了協助頸髓傷友達到自我認同及重新融入社區,回歸家庭與職場的目標,我們所規劃的服務內容為:「生活能力及外出行動能力養成、職前準備、心理支持、社會網絡建構、權益倡導及個別化輔具運用等,並提供實際日常生活之社區環境和無障礙空間示範區」。透過全方位的服務,增進頸髓傷友自我照護及生活能力,減少對家人的依賴成為自立生活的獨立個體;並且能積極主動學習和參與活動,樂觀面對人群,提升自我價值認同,最終重返職場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
中心希望藉著這項服務的提供,建構完整的服務模式,未來能幫助更多重度頸髓傷友回歸社會自立生活,創造社會價值,並取得社會大眾的重視與認同,支持本項服務持續提供,以造福需要協助的頸髓傷友。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免費訓練傷友生活與交通自理,幫助傷友改裝機車,更方便外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