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2024-05-03 【第六屆傳善獎經驗分享會】B區普仁、得勝者(課後兒少支持)提問整理

#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

Q1: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需要不同的陪伴需求和支持方式,機構怎麼發展適齡的培育計劃?

普仁陪伴青少年至今20多年可以粗分兩個階段,初期是以分齡、分計畫(助學、引導、育成三計畫)以不同服務目標,經長期陪伴後,本會發展依據計畫特性發展不同培育方法,ex:助學以經扶為主體驗活動為輔;引導則是支持學校以社團服務同學發展特殊才能;育成以分齡並排除學校課程,以探索自我、人際互動、邏輯思考表達及職業探索…等主題,分不同年齡實施適性的課程內容,讓青少年學習、省思,並逐步內化。

Q2:詢問普仁這麼多平台,財務組怎麼負擔?

普仁捐款平台眾多,財務方面前端需有人力維護捐款人資訊,後端以API串流平台及本會帳務系統讓大筆金額可以快速,則需財會人員投入在金流及入帳的相關行政,需要足夠人力在核對資訊讓帳目清楚,ex手續費的核對。因此目前本會也正在補充相關人力中。

Q3:很多非營利組織都受困於缺乏公關行銷能力,請分享你們的成功經驗及怎麼開始的?

在獲知榮獲第六屆傳善獎時,本會首先成立行銷組,應聘了2位行銷人員,並討論行銷的目標與期待,在充份的授權下,行銷人員從觀察其他單位的行銷方法,並著手仿效,並搜尋可以使用的公益資源。

Q4:募款能力的顯著提升,是如何設計和實施的?您認為哪些策略最有效的關鍵因素?

其實並不是有個完整的規劃才開始去執行的,我們先發現自己有很多地方不足,不論是對外或內部,因此建議對內要先梳理機構特色、統一宣傳語言與視覺風格、盤點內部現有資源;對外先參考別人都有做些什麼,先補足那些基本但你們還沒有做的,不要害怕陌生開發,多多提案除了讓跟多人知道你,也是一個可以檢視你梳理後的成效。關鍵因素:開始做就對了!

Q5:如何挑選適合機構的顧問?

從機構的需求出發,澄清機構的期待,再以期待為目標,邀請具有目標能力的人員擔任顧問。

#得勝者教育協會

Q1: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需要不同的陪伴需求和支持方式,機構怎麼發展適齡的培育計劃?

關於您的提問,主要分成教材設計及陪伴方式回覆:

一、    多元的教材研發:

依據30年來在第一線教學現場看見學生的需要,與時俱進研發各項教材,諮詢專家顧問團隊,調整課程與營會活動的設計與發展,以符合服務組群的學習需求!(可參考協會官網資訊)

同時,透過內部培訓增能,提升各地區同仁及得勝志工對於服務族群身心發展的了解,在累積教學與陪伴經驗的同時,也更貼近服務族群的需求。

二、    陪伴人力與能力:

除了前述教材的研發設計,主要還是需要跟社區團隊先進行對話,了解該社區所服務的青少年比例,以及人力是否充足。因為「陪伴」需要的是「人」,而社區團隊往往不是缺乏「人力」,就是缺乏培訓的「資源或能力」,所以得勝者首先與社區團隊討論的,會是針對人力與陪伴技巧的「培訓」,盤點社區中可連結的資源。例如,若社區中有得勝者配合大專服務學習的學校,得勝可會嘗試連結大專與社區團隊的資源,轉介服務學習的大學生來協助社區。若社區的高中青少年或大專青年比例較少,或各年齡層的人數都不多,可以讓高中及大專生在參與過程也被賦能,學習擔任國中小孩子們的助教,這樣也能舒緩團隊人力不足的問題;若各分齡的青少年人數都很穩定,則可以使用前述得勝者在不同年齡層所設計的教材及活動,讓青少年各取所需。

Q2:組織進到社區服務後,需要凝聚團隊對於不同服務模式的共識,請分享如何在過程中凝聚團隊?

一、內部凝聚:得勝者是先透過顧問協助,自2021年起帶領專案同仁與社區討論服務設計與共創開始,與社區團隊凝聚共識。但過程中發現組織要有能力與社區共創,需要先進行內部的溝通與凝聚,所以2022年也聘任組織教練:

1. 中高階主管聚焦:透過內部策略工作坊先凝聚中高階主管,在組織服務轉型的過程中再次對焦使命及目標,進行核心職能盤點,帆船理論應用等等;

2. 縱向溝通:除了設計每季的部門面談,秘書長本身也會定期與同仁進行面談,讓組織內部溝通更為流暢。

3. 橫向溝通:透過DISC、MBTI、教練式提問等培訓內容及跨部門會議討論等等,使得從總部到地區辦公室,在跨部門之間都能有效互動,塑造對話與溝通的組織文化。

二、社區共創:在執行初期,發現因為各社區對「全品學苑」的認知與期待都有差異,為達成傳善循環的目標,須先說明「全品學苑」的服務目標及期待,與社區對話與對焦:

1. 傳善循環:釐清不是由得勝者替社區執行服務,而是需要先進行資源盤點,包含社區服務人力、培訓需求等,由得勝者陪伴社區成長,共同打造更好的服務。

2. 服務設計:透過顧問帶領,與社區團隊進行跨區的共創工作坊,一方面能讓得勝者與各社區彼此交流,釐清社區痛點與需要,服務目標與期待,並與社區團隊凝聚共識。使得勝者從服務的提供者,轉變為與社區團隊協作共創的夥伴關係。

Q3:兒少陪伴相當依賴實體課程的支持。疫情後,你們如何成功維持與社區的溝通對話?

由於在校園長期推動生命品格教育,得勝者每學期都會與社區團隊聯繫,維持關係。在疫情期間,主要是透過通話、視訊會議等方式,與社區團隊進行溝通,並透過陌生拜訪,主動聯繫過去曾經合作過,或未曾合作過的社區團隊。透過在疫情期間的聯繫,也使得協會在疫情後有一批新的合作名單。至於與社區團隊之間,也因為有了校園「得勝者計畫」與社區「全品學苑」兩個方案,使得勝者在地區團隊合作間增加更多的彈性,也更能透過彼此對話,找出社區的需要及痛點,並針對痛點進行服務設計與共創。以桃園永豐社區為例,當青少年服務在社區推動產生效果後,不但在家長群組間產生好口碑,學校跟里長也更願意與社區團隊合作,增加社區團隊與得勝者合作的信心。

 


上一則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