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訓合作機構

桃園少年之家

長期陪伴來自社會局、法院之問題少年,每年服務量達3600人次以上,透過宗教、多元資源營造孩子們第二個「家」,並組成樂團帶著正能量以自身經驗影響他人,從預防治標做起降低少年犯罪,以改變社會觀感,形成愛與善之正向社會循環。

根據調查我國執行少年觸法事件、調查少年虞犯事件於比率上皆有上升,亦有不少文獻指出,少年時期的偏差行為與家庭功能失調有關。學校、社區結構與環境、社群網路對少年犯罪有重要影響力,貧窮及流動性高的社區結構,易造成少年偏差行為發生,而雙向有效的家庭溝通、適當的家庭教養及關愛,是有助於少年犯罪的預防,至今在社會各處仍然有許多需要陪伴協助的青少年、家長及家庭。

桃園少年之家張進益執行長十年多來帶著少年之家的孩子們,於企業、教會、校園透過生命教育與反毒分享,將自身改變的故事分享給每位學生,呼籲學生關心身邊的同學、珍惜家人並及時表達愛與感謝,有些同學甚至願意上台回饋心得,一起啟發更多生命翻轉。

我們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宗旨,期望不僅只作為「接受者」,而是能將自身定位在「服務傳遞者」的角色,進而達到社會責任,我們將自己定位在服務傳遞者的角色,須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希望能透過演講、分享、表演、影音將大愛傳遞出去,從預防治標做起降低少年犯罪,以改變社會觀感,並積極加入社福政策影響團體,形成愛與善之正向社會循環。

.官方網站.Facebook臉書

大改樂團的非行少年曾經都到過少觀所,現在他們透過音樂到監獄、校園巡演,傳遞正面能量。

機構SDGs指標簡介

消除貧窮

  1. 提供技能培訓(樂器、燈光音響、舞台、烘焙),協助弱勢兒少自力更生。
  2. 以過來人經驗分享,讓目前也面臨傷害、痛苦、自卑等等的少年也可以有勇氣改變。

健康與福祉

透過分享,使青少年勇於面對自己,透過正向的陪伴,增進與家人、朋友之良好互動。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提供技能培訓(樂器、燈光音響、舞台、烘焙),協助弱勢兒少自力更生。

 

桃園少年之家所安置的孩子大多都是失親失養、破碎家庭及曾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因著來到少年之家愛與陪伴之下讓孩子從自我嫌棄中找出自信、重新喜歡自己並找到興趣跟方向,逆轉人生,因此我們也到了許多的校園透過生命教育與反毒分享將自身改變的故事分享給每位學生,為了是告訴每位孩子們不要氣餒,不管甚麼時候改變都還來得及,也因此得到了不少的回饋。張進益身為桃園少年之家(以下稱少家)執行長,與大改樂團,到監獄、校園巡演,傳遞正面能量,用自身的生命翻轉見證透過音樂和分享,觸動台下的學生,讓學生關心身邊的同學,甚至願意現身分享,一起啟發更多生命翻轉,我們認為感動需要接觸到更多的人,就需要收集更多不同人的感動,希望透過巡迴讓足跡遍布全台,讓更多的故事可以感動更多的人。

方案內容:

1.繫全台國中小、高中、大學校園、監獄等,邀請學校參與本方案,2023年目標突破40場。

2.由張進益執行長主講,搭配2名桃園少年之家院生進行生命翻轉的故事分享,也讓院生與學生一同合唱活動主題歌,並將此活動紀錄製成音樂紀錄片放置網路上供大眾欣賞,讓更多人看見桃園少年之家在青少年服務上的成果,邀請更多人加入愛的行列。

 

今天很高興能能聽到張進益牧師和我們分享他本身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在少年之家陪伴少年的過程,張牧師用風趣生動的語氣及闡述方式,我覺得張牧師和其他我聽過演講的演講者相比,最特別之處是他不會誇耀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是坦誠地講述他「在世人眼中看為失敗」的生命經驗,這讓我除了覺得這次的分享有趣外,也能有所收穫。

聽到張牧師在一開始講到關於家境狀況導致他很自卑這件事,我的感觸很深,因為我在小學、國中時也有過這樣的心境,我覺得在這個階段的男孩子可能最在乎的是「自尊」,而女孩子最在意的是「歸屬感」吧?我在小學時很喜歡和女生組成小圈圈,藉由「我有一群朋友」來證明我自己,一旦我脫離這個小圈圈、或是她們不在場時,我就會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是。但這種價值觀是錯誤的,即便生活在群體中,人們會透過「鏡中自我」修正自己的行為或價值觀,可是過於依賴外在的評價來認可自己,這不是真正的自信,真正的自信是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外在的表現多麼不佳,都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接著牧師談到自己在國中叛逆期時,就學的狀況。「我都有去學校啊,雖然都沒在讀書,但是我去那邊的目的只有一個——交朋友。」這讓我想到這學期少年犯罪的課程,在「中輟」一章節中,有提到「在校的輟學者」,係指少年雖然還待在學校,但實際上已中斷學習,只是為了朋友或運動表現之類的因素而繼續留在學校,我覺得和張牧師當時的處境十分吻合。

張牧師也有分享他在陪伴少年的過程,每個來到少年之家的孩子們無一不是帶著傷口,無論是家暴、中輟,或吸毒,我十分認同張牧師說的「如果你沒有和孩子們相同的境遇,就不要以自己的角度來評斷或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淪為犯罪少年並非少年們本願,但是在那樣的家庭、那樣的境遇下,他們不得已,只能走上常人眼中的「歪道」來捍衛自己或認同自己,我覺得上禮拜課程中,同學的報告提到電影《少年法庭》中的一句話「教養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能呼應今天張牧師題到的少年們,這說明了少年的成長,除了他們的監護人有權負責外,社會大眾也應該重視。

我覺得在輔導或從事少年工作時,會看到許多人性的黑暗和其所造成的傷害,但張牧師卻能透過信仰,以愛來對待這些外表不可愛的孩子,甚至是恩將仇報的孩子,並且傳遞溫暖和正能量給我們,實在可貴。

回上一層